繁星放榜48級分上台大果農之子喜出望外
http://www.cna.com.tw/news/firstnews/201603080480-1.aspx
這新聞引起廣大的議論,有人正面看待
也有人認為這樣進去只會更辛苦
繁星計畫是2006開辦,當時的名額很少
本人在2009開始任職於某頂大計中,那幾年間都有跑過各入學管道學生表現統計
統計包含學科成績、操行成績、出席率、被當率、退學率... 一堆
上面最主要關心的是學科成績,因為操行、出席率個人因素較大
統計來結果: 繁星的平均學科成績最高、推甄(含技優)次之、考試入學最後
但統計數據需要解釋結果,後來有用統計分析
印象中繁星和推甄沒有顯著差異,考試入學是較差
但不是考試入學的學生普遍都差,而是標準差較大
也就是表現較差的學生考試入學比例較高,因而拖垮了平均值
另一個面向,就是當時考試入學人數較多、推甄次之、繁星根本沒幾隻
統計就是這樣,看結果更要分析數據,不然容易誤解數字背後的意義
當時繁星學生普遍獲得正面評價,認為其學習態度較佳
於是年年增加錄取名額,繁星計畫也成為近年教育部少數擁有正面評價的政策
連跑了幾年統計,繁星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
跟其他入學比起來沒有顯著的優劣,不過標準差變高了
後來我離職了,這幾年的資訊就不知道了
我認為繁星是個非常好的政策,它的原意是"為縮減城鄉差距、培養更多不同面向的優秀人才、使校園的氛圍更多元而推動"
政策面很正確,但執行面呢?
經過一些高中,很容易看到外面掛著紅布條,寫著本校學生繁星進了XX大學
而這些高中... 不偏遠啊!?
我家附近的高中居然也有繁星... 這些人是是弱勢嗎? 我不確定,但可以確定跟縮減城鄉差距沒關係
以前辦公室的工讀生他是金門高中來的,由於教學資源、教學環境緣故,的確一般考試考不贏都市學生
而他在校內優異的表現讓他能透過繁星進入頂大,這非常合理,他也很珍惜這機會,表現得很優異
但很多繁星計劃進來的,不是偏遠高中,是市中心的非明星高中
相較於開辦前幾年的普遍正面評價,現在繁星已經開始有雜音了
什麼叫公平? 怎麼樣才公平? 確實是值得省思的事
這事件還有個議題,就是怎麼樣算適得其所
48級分適不適合、該不該進台大? 這很難有標準答案
馬英九適不適合當總統? 柯文哲適不適合當市長? 這問題見仁見智,但他們用沒有爭議的方式取得職位
羅志祥適不適合出唱片? 見仁見智,但就是有人買,唱片公司願意繼續投資
適得其所本來就是很難定義的事,重點還是回歸到正當性
繁星還是執行面令人質疑,如何定義弱勢、如何定義城鄉
48級分的人這麼多,為何是他上台大?
小心啊~ 再怎麼好的人都可能誤入歧途,再怎麼好的政策都可能被玩爛...
留言列表